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较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较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 0.2% )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 0.2 。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较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 Ps 为屈服点 s 处的外力, Fo 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 s =Ps/Fo(MPa) , MPa 称为兆帕等于 N (牛顿) /mm2 ,( MPa=106Pa , Pa :帕斯卡 =N/m2 ) 力学性能: 钢板的力学性能式指钢板在受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或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及冲击吸收功是表示热轧钢板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其大小表示钢材抵抗各种作用的能力的大小,是评定钢板材料质量的主要判据,也是钢板制件设计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力学性能实验: 测定热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实验主要有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 屈服强度: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试样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钢材的屈服强度愈低,产生*变形所需的力愈小,即愈容易成形加工。 抗拉强度: 试样拉伸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较大应力。当材料所受的外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将会发生破裂,因此,钢板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则表示它愈能承受大的外应力而不断裂。 伸长率: 试样在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伸长率的比数愈大,则表示材料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变形的性能(塑性)愈好;反之则塑性愈差。